九月新书 | 甲骨文•拜占庭的失落之城:米斯特拉斯与伯罗奔尼撒的历史

偶书评
2020-09-29 12:26:28
0
955

甲骨文ioracode

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众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请事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

我还记得第一眼看到米斯特拉斯的时候,那是1973年的春天,我们驾车穿过伯罗奔尼撒的群山去寻找这座城市的遗迹。这座城市曾经是拜占庭摩里亚专制君主国的首都,拜占庭人最后的据点之一。   我们最终在日落前一小时左右抵达了遗迹所在地,我们看到圆锥形的山丘上有一座十字军城堡的城墙和塔楼,还看到了专制君主宫殿的遗址和西面山坡下方成群的拜占庭教堂。   这座空寂古城荫蔽在影影绰绰的柏树林之中,四周围绕着斯巴达谷地的橄榄树林和果园,塔吉图斯山的五座覆盖着积雪的山峰在被遗弃的中世纪都城的上空若隐若现,这就是我们一行朝圣之旅的终点。   米斯特拉斯,1689年出版的版画,由伯纳德·伦道夫制作   七年之后我拜读了斯蒂文·朗西曼爵士关于米斯特拉斯的著作,唯愿第一次参观该城遗迹时就能有此书在手,因为关于米斯特拉斯及其历史,这本书讲述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唤回了它的过去,将这座城市以一种其他历史文本或旅游指南可能无法做到的方式再现于世间。   要描述此书品质,借用戈尔·维达尔对于朗西曼的《十字军史》评论再好不过:“读像斯蒂文·朗西曼爵士这样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才发觉历史是一种不亚于小说的文学艺术。”   所以,我在获悉I.B.Tauris出版社准备重新发行《拜占庭的失落之城》之后尤为高兴,因为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应当予以重印,好向作者以及他在复兴拜占庭文化的研究热潮中所发挥的作用致敬。   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言:“这既不是一本旅游指南,也不是一篇鉴赏论文。我意在呈现米斯特拉斯的完整历史,解释它何以出现,言明它在中世纪时期最后两百年里的重要地位,并追溯其漫长的衰落过程中的悲伤往事。”   这段历史始于13世纪。当时,法国十字军战士维尔阿杜安的若弗鲁瓦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开创王业,于斯巴达谷地建起一座行宫。他的儿子威廉又在谷地上方、塔吉图斯山脉的一处支脉建起一座要塞,尔后,人们将围绕这座要塞发展起来的、被城墙围起的城市称为米斯特拉斯。在威廉于1261年被拜占庭人俘获后,他被迫将米斯特拉斯割让给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八世·帕列奥列格。   米斯特拉斯在拜占庭的统治下蓬勃发展,并在1348年成为摩里亚专制君主国的首都,世人皆知伯罗奔尼撒当时正由皇帝约翰六世(John Ⅵ)的儿子米哈伊尔·坎塔库泽努斯统治。   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德拉伽塞斯(Constantine Ⅺ Dragases)于1449年继承大统时是摩里亚的专制君主,四年后他就命丧土耳其人之手。   米斯特拉斯则坚守到1461年,是最后两块落入土耳其人手中的拜占庭领土之一,特拉布宗在随后一年陷落。  

君士坦丁十一世   14世纪上半叶,米斯特拉斯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个学术中心,在帝国陷落前两个世纪里的最后一次文艺复兴中繁荣起来。米斯特拉斯在文化上的突出地位发轫于乔治·杰米斯图斯·普勒桑,这位拜占庭帝国晚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在1407~145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居住于米斯特拉斯,他的存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到来。普勒桑被称为“第二个柏拉图”,在将复兴后的拜占庭希腊文化引入西方一事上发挥了直接的作用,引发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米斯特拉斯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走向衰落,且在被俄国人短期占领后,于1770年遭到土耳其人的洗劫。此后,1824年,正值希腊独立战争期间,它再一次被易卜拉欣帕夏洗劫。   易卜拉欣是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之子,他将这座城市付之一炬,城中幸存下来的人口遂散落到拉科尼亚的其他地区。   易卜拉欣帕夏   在希腊王国于1832年建立后,其政府决定将斯巴达古城重建为拉科尼亚地区的行政中心。米斯特拉斯的居民大多移居斯巴达,将米斯特拉斯这座中世纪城市遗弃,只有该城南部的外城区,如朗西曼所写的,“存续下来并成为今日人们所知的怡人小镇米斯特拉斯”。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希腊政府已经修复了米斯特拉斯存留的历史遗迹以及艺术杰作。米斯特拉斯现在是拜占庭文化的一座独特丰碑,经过保护已经恢复了它在其黄金时代末期的原有模样,维尔阿杜安城堡的坚壁固垒和环绕上城区的城墙居高临下、掌控全局,另外一道较为低矮的城墙将处于山坡较低地势处的中城区也围绕起来。   专制君主宫殿的庞大外体在上下城区之间昂然而立;一系列穹顶分布在整道山坡上,分属十五座拜占庭教堂和两座修道院,其中的一些建筑被保护得近乎完美。   而且,就像朗西曼描写的那样,“在破败的街道和小巷漫步时,就能看到过去一定是属于贵族的深宅大院、穷人的房屋、商家店铺或部队营房的建筑,尽管还有很多建筑的用途已无法被辨识出来”。   在这些被修复的遗迹中,有一处是圣德米特里都主教座堂,君士坦丁十一世·德拉伽塞斯于1449年1月6日在那里加冕为皇帝,其加冕之处是一块上面雕刻着双头鹰图案的大理石,这既是帕列奥列格王朝的族徽,也是拜占庭帝国的永恒象征。   他在加冕典礼结束几周后前往君士坦丁堡,将他的弟弟德米特里和托马斯留下,他们双双成为摩里亚的专制君主。君士坦丁的统治结束于1453年5月29日,他在保卫君士坦丁堡时战死,君士坦丁堡也于同日被苏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Ⅱ)统领的土耳其大军攻陷。穆罕默德二世将会在接下来的九年里逐一征服拜占庭帝国的剩余领土。   从维尔阿杜安城堡看到的专制君主宫殿遗址   朗西曼在他撰写的尾声的最后一段里追忆了中世纪古城米斯特拉斯已经消逝的荣光,并将其与他在1930年见到的现代小镇的风光天衣无缝地缝合在一起——“那是一次徒步旅行,正如我年少时所为。”  

古城现已无人居住,除了那些仍然居住在潘塔纳萨修道院,维护东正教信仰之永恒传统的善良修女……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历史绝非枯燥无味而又落满灰尘的一堆故纸,对他们来说,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宏大的选择:无论是武士还是艺术家,落落大方的女士抑或满腹经纶的哲学家,或是在乡间可人之处纵情狂欢的维尔阿杜安领主……或者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工匠和手艺人,以及前往集市的农民,我们也许仍可以看到他们的后代驱赶着羊群经过崎岖狭窄的街道,他们身后是塔吉图斯山的山峰与峡谷,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则是斯巴达空谷的壮美无匹。

 

这就是斯蒂文·朗西曼爵士的《拜占庭的失落之城》,一部通过史实再现的手法将拜占庭的暮日耀光描绘得栩栩如生的上乘之作。朗西曼将这本书献给了这座现代小镇的地方官和人民,他们也投桃报李,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以示纪念。   现在,他的这本书已经再版,业已消失但被他以史家笔法重塑的拜占庭世界,将被介绍给新一代的读者。 本文摘自《拜占庭的失落之城》,此书作者是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极具影响力的拜占庭史、中世纪史研究者。著有多部享有盛誉的作品,包括《拜占庭文明》、《西西里晚祷事件》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等。  

相关阅读

 

拜占庭的失落之城:

米斯特拉斯与伯罗奔尼撒的历史

[英] 斯蒂文·朗西曼 著  | 谭琦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 2020年9月

 

1203年夏,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无人注意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大军正乘坐威尼斯人的船驶向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危在旦夕;也无人预见斯巴达谷地最辉煌的两个世纪即将随之而来。

 

法兰克人征服伯罗奔尼撒后,维尔阿杜安的威廉在斯巴达附近的山丘上建起一座巨大的城堡,它就是后来的米斯特拉斯——极富传奇色彩的希腊城市。十年后,米斯特拉斯被转让给拜占庭的希腊人,渐渐发展繁荣,成为学术、艺术乃至欧洲文化发展的中心。它拥有拜占庭建筑和壁画艺术之精华,更是《浮士德》里古典世界与中世纪世界的交会地。最后,希腊以独立王国之姿崛起,米斯特拉斯却沦为一地废墟。如今,它是一座失落之城,被旅行者误认为是斯巴达,更被拜占庭史研究热潮中的历史学家忽视。

 

这是一部少有的以米斯特拉斯为中心的历史著作,斯蒂文•朗西曼爵士为我们讲述这座伟大城市的过去,重现拜占庭帝国的暮日光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