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新书 | 理想国书讯

偶书评
2020-09-29 12:38:32
48
4397

电影《小妇人》

 

十一长假在即,你是否开始骚动?你是选择出外旅游,还是在家读读书看看电影?

 

临近年末,出版机构的赶书季。加上疫情影响,一年的出书计划被打乱,那更是报复性做书了。那我报复性出书,你报复性读书吗?

 

这期书单18本作品,9本可以购买了,另9本即将上架。有没你准备拿下的?

 

01.

《仙症》

郑执 著

 

幻想自己曾在潜艇服役的精神病人,沈阳机场里寂寞的驱鸟员,穷鬼乐园,酗酒,黑夜,旅行者的浪迹,男孩与父亲的长久的告别……世纪之交的北方城市里,人物始终处于失落之中。

 

本书是郑执凭借短篇《仙症》获2018年“鲤·匿名作家计划”首奖和2019年首届“《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奖后的全新作品,收录有被苏童称赞“贡献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的《仙症》、发表于《收获》2019年“青年作家小说专辑”的《蒙地卡罗食人记》以及中篇新作《森中有林》等小说六篇。

 

魔幻故事和侦探小说元素杂糅、浓郁的地域色彩、特别的日常生活形态,以口语的简洁和幽默的声调讲述,诉说着一个男孩所完成的对于自身命运的出逃与回归。

 

02.

《小花旦》

王占黑 著

 

王占黑的最新小说集,收录近三年来创作的六部中短篇作品。

 

这一次王占黑从街道走向城市的更深处,从上一辈走向自己的同龄人,也尝试走入每个普通人内心的秘密森林。人和空间的关系,总是承载着人和时间的关系,跑进去看,去探险,是不变的志趣,也是新的成长。

 

从嘉兴到上海的绿皮火车,最后一趟去大润发的免费班车,时隐时现的人民公园同志舞蹈角,拆迁废墟之下,那些渐渐被人忘记的报亭、桥洞和鸽子笼,正在悄悄被另一些人拾起不放。走出街道的英雄,是一颗颗脱轨的旧卫星,在城市风景的新与旧中穿梭游荡,时间冲刷后,用强健的快乐,筑起对自在生长的人与世界的不灭信心。

 

你也会从中发现那个社区小宇宙里的神奇关联,《空响炮》里的赖老板的炮仗店,曾是小花旦的巧星美发屋,瘸脚阿兴戳完气球之后,和两个残疾朋友约定寻找一个陌生女人,还有永远的老王……他们四处游动,在城市的泳池里时起时沉,大口呼吸。

 

03.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笔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若干条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潜入故事深处,感知体内的星云旋动、草木蔓发;以词语的微光,探照记忆的海沟。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呈现汉语小说的一种风度与新的可能性。

 

04.

《九故事》

大头马 著

 

大头马称:“每当我想开口说真话的时候,我总是会以虚构的形式来进行假装。”本书中的六篇小说呈现其于2016-2019年间完成的一个写作项目:小说名均取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比如梅尔维尔的《白鲸》、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贝娄的《赫索格》等。作者将旧小说题置于新的语境之中,描绘当代生活和心灵图景,引发独特的阅读感受。

 

驾轻就熟的语言、令人炫目的多重手法。犯罪学、爵士乐、诗歌、电子游戏等方面的影响被广泛容纳,使小说集呈现出多元化的斑斓质地。

 

05.

《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严飞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剁手”?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吗?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穿透生活日常,观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培养独立思辨的品质与勇气,从理解社会最终走向理解我们自己。

 

06.

《关键路径》

[美]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 著

李林 张雪杉 译

 

从史前时代的人类迁徙,到伟大帝国的发展,再到今天掌控我们命运的庞大的跨国企业和政治体系,从知识的加速增长,到工具和技术的飞速更新,《关键路径》追溯人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起源和演变,讲述了人类在整个宇宙中的处境,以及面对未来有何种选择。

 

此外,富勒认为,全人类的成功只能通过纵览全球的、技术上可行的设计革命来实现。他在书中还阐释了自己的戴马克松世界地图、地球镜、球形建筑、全球电网等设计和构想,以此作为设计革命的示范。

 

07.

《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

[英]安德鲁·所罗门 著 屠彬、张哲 译

 

写作本书使我成了一名“专业抑郁者”……我感到,抑郁研究领域里,缺少的是综合。很多学科都分别探讨过抑郁的成因,太多有趣的事发生在太多有趣的人身上,太多有趣的事在被讲述——而这个“国度”里仍是一片混乱。本书的第一个目标是共情,真正地理解抑郁的人;第二个目标,也是对我来说更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秩序,尽可能基于经验主义得出秩序,而不是随意用些逸事拼凑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我以自己的抑郁开始本书,然后写别人相似的抑郁,再然后是别人不同的抑郁,最后是处于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

 

我让男男女女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所面对的战争是本书关注的首要主题……就抑郁进行写作,很是痛苦、悲伤、孤独,令人压力倍增。但每当想到我做的事可能对其他人有所助益,我就会精神为之一振;我也不断获得新知,这也帮到了我自己。

 

现在苛责制药业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我的经验是,这行人既是资本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热衷于利润,但也乐观地相信自己的工作会有益于世界。如果没有制药公司资助相关研究,我们现在也不会有SSRI,这类抗抑郁药挽救了无数生命。我尽可能清晰地描述了我所了解的制药业,这也是本书故事的一部分。

 

这是一本极度个人化的书,虽然我为一些比较复杂的观点提供了解说和阐释,但本书并不试图取代适当的治疗。

 

08.

《说服与不被说服的艺术》

[美]瓦尔特·辛诺特-阿姆斯特朗、罗伯特·福格林 著 陈晰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理解论证,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论证无所不在。在广告中,在法庭上,在政治、道德以及宗教讨论中,在历史、文学以及哲学等各类学术课程中,甚至在我们面临职业、资金以及家庭抉择时的个人生活中,论证都充斥耳边。不理解论证,我们就无法彻底领会生活中这些至关重要的方方面面,也无法面对这些充满迷惑的难题和问题。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理解各种论证中的演绎、归纳和谬误,提高自己说服别人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不被各种谬误所误导,做个思想独立自由的人,从而理解我们真正的生活。

 

09.

《关键在于实验》

巫鸿 著

 

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教授,深度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与国内外美术馆和艺术家合作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并撰写大量文章和书籍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潮流走向,以及重要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这些文章对于理解和研究自70年代始的中国当代艺术及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4年的亲自选编、打磨,在此首次汇集和展现。

 

50年光阴,中国与世界大变。不变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以世界性的语言,以常人难以料及的胆识,暴露自身的纠结和尴尬,敢于直面真实的生活。文集以“潮流”“艺术家”“展览”为主题,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宏观面貌到微观肌理,透过变化的角度从不同层面立体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实验性,以及艺术家有血有肉的探索经验:

 

黄锐、木心、陈丹青、徐冰、谷文达、张大力、朱昱、蔡国强、王晋、曾梵志、缪晓春、莫毅、夏小万、杨福东、石冲、张洹、曾浩、刘建华、王广义、王鲁炎、沈少民、罗中立、刘小东、刘虹、展望、宋冬、尹秀珍……

 

以点窥面,《关键在于实验》创造"重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方法,我们“过去”的共同记忆得以凝视,我们共同的"现在"和"未来"得以审视和想象。

 

10.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美] 维克多·帕帕奈克 著 周博 译

 

本书是维克多·帕帕奈克最重要的著作。该书于1970年出版后,以其开创性的理念和对当代设计文化的尖锐批判,引发设计界的阵营对立和论战。作者思想锋利,观点极具前瞻性。迄今为止该书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成为传阅度最广的设计书籍之一。

 

维克多·帕帕奈克犀利且毫不避讳地指出设计领域里的诸多“无用设计”,提出设计应与“真实世界”相连接的新观点。将设计放置在整个社会远景中,则设计必须有意义,要为人的“需求”而不是“欲求”设计,要为多数人的需求服务,要为人类与环境的未来发展服务。帕帕奈克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细致描绘设计与社会责任、生态环境、思维方式间的勾连,他对“设计目的”的解释成为现代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起点。

 

11.

《回顾展的回顾》

陈丹青 著

 

美国东岸最重要的美术馆,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每年会推出二十项左右专题展或个人回顾展。有的耗费巨资,策划经年,牵动四方,一票难求。陈丹青旅居美国期间,经常流连于各大美术馆与博物馆,观赏艺术原作。

 

《回顾展的回顾》记录了陈丹青在美国观看的50余场展览,广泛涉及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远自古希腊雕塑,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维米尔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代表画家,当代艺术家,乃至中国的古今艺术品。抛去艺术史,抛去定论,他以普通观众的视角审视原作,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与大师素面相对时的无声交谈。

 

12.

《影像杂谈》

陈丹青 著

 

作者影像评论的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视觉经验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13.

《虫子诗》

虫+朱赢椿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虫子诗,顾名思义,虫子写的诗。古体近体,叙事抒情。呈现四季物候的节奏,自然天成的韵脚。

 

虫子诗,一语双关,亦为重字诗。喓喓草虫,唧唧低吟。记录赋诗者的兢兢业业,采诗人的孜孜以求。

 

虫子诗,归根结蒂,还是创意诗。形貌清奇,大异其趣。这是关于图像的赋比兴,任凭读者诸君想象力驰骋。

 

14.

《旅行之道:来自路上的启示》

[美]保罗·索鲁 著 张芸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这是写给所有文学读者的漫游指南,也是一部随身携带的格言集锦、袖珍书单和回忆录。旅途中包含无数可能,也时刻暗藏陷阱,但你只有亲自出发才会知道。

 

最好的文学爱好者往往是旅行者,他们拥有相似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踏上了那条唯一的道路;出发的一瞬间,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

 

当保罗·索鲁还是个小男孩,无法独自出门远行的时候,文学作品曾是带他游历的“道路”;在全球各地漫游五十余年之后,他将自己读过、写过的有关旅行的哲思、洞见与智慧箴言浓缩在27个主题章节之下,结集为这本“文学爱好者旅行指南”,将一生心得倾囊相授。

 

书中有从索鲁本人的游记中摘录的精彩散记,也有诸多文学大师书写的旅行经历和见闻。塞缪尔·约翰逊、斯蒂文森、海明威、亨利·詹姆斯、D. H. 劳伦斯、列维—斯特劳斯、纪德、纳博科夫……在去往异国他乡的路上,作家们不断触及广阔幽微的风景与参差多态的人生,他们萃取异域视野下陌生的经验,也由此探索着人类生存与思考的方式。在此处与别处之间,旅行者带回远方的故事,收获丰饶的生命。

 

15.

“走读世界”系列

《寻路英国:人类进程的折叠简史》

张志雄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英格兰的历史像一条长长的跑道,工业文明终于在18世纪起飞,逃离了人类的农耕陷阱,开始了现代世界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即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处于相互抵消的恶性循环。人们往往投入大量的劳动,却仍旧陷于贫穷的泥淖。只有英国率先走向了工业化,以机器代替人力,跳出了人力劳动的怪圈。带一个问题看英国,工业革命发源地,却是如何踉踉跄跄走出英国之路的,今天的中国可得到什么启示?

 

《寻路英国》是作者“走读全球系列”的代表之作。流连大英博物馆,徜徉伊顿公学,沉思西敏寺,体验伦敦塔,漫步圣詹姆斯大街,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行,钩沉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女王、克伦威尔、光荣革命遗事,反思英国现代之路。

 

本书也可说是博物馆之旅,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到约克的城堡博物馆,再到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等等。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风俗、文化和今天的方便法门,也是一个国家文明高低的指标。众多博物馆呈现的,不仅仅是看得到的历史,更是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

 

16.

“走读世界”系列

《京都味道:寻找一缕时间的手艺》

张志雄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京都鼎鼎有名的金阁寺,远远看去,在湖中央,如梦如幻,金阁其实是舍利殿,曾遭焚毁。令人震撼的二条城,德川家康创建,是历任德川幕府将军在京都的寓所。来回三千院,要走长长的山道……

 

京都的建城规划,模仿中国的洛阳和长安,按“四神相应”选址,即东青龙(河)、西白虎(道)、南朱雀(湖)和北玄武(山)。到如今,安藤忠雄认为,京都首先是个河川众多、有和谐水域的地方;其次,京都是个庭院。这里有,春天的樱花,深秋的红叶,美味不能超过食材原有滋味的日本料理,以及一度被认为将会消失、袅袅婷婷的京都舞伎,料理、花道和茶道等融合在一起。

 

《京都味道》是作者“走读全球系列”的代表之作。为什么,日本料理对食器的要求极高,就像茶艺师们看重茶具,花道大师以当代艺术品来衬托花艺,而京都料理往往不惜花费血本,甚至用古董做食器?为什么,中国山水画要求可居可游,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却坐在大殿门前,面对一个不能进入的景观,静静地欣赏?

 

若来京都,一定要逛一下老街。祇园的花街柳巷,是京都著名的艺伎区,古旧的建筑,深深的巷子,给人多少想象啊。

 

17.

《沙沙生长:中国当代民谣走唱录》

郭小寒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从老狼、朴树、叶蓓的校园民谣时代,到万晓利、周云蓬、野孩子的地下新民谣,再到宋冬野、李志、程璧等都市民谣音乐人的崛起,本书是对中国内地民谣30年来发展变化的珍贵记录。郭小寒文化记者和音乐企划人的双重身份,不仅带给我们浸入式的校园民谣回忆,也能冷静梳理新民谣的发展脉络,更有众多民谣歌手的创作故事和生活细节,音乐节的幕后花絮和从业者的心情记录,让我们发现共同的青春回忆。

 

本书试图全景式记录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变化,这些与中国民谣音乐相关的发展历史和个人记忆,也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切面。从中我们看到这些民谣音乐人怎样用自己的风华换取历史,而匆匆行走的年轻人,又怎样与脚下的土地重新产生连接。“沙沙生长”,既是民谣音乐在中国的生长,也是听众、读者和从业人员的生长。

 

18.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澳]克莱夫·詹姆斯 著 丁骏 张楠 盛韵 冯洁音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克莱夫·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时间完成《文化失忆》,一部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由百篇历史人物评论组成,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标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遗忘边缘的名字。二十世纪几次大灾难历尽生死存亡,无数人消失在晦暗的断裂中,更多不合时宜的事实经过筛选淬炼,重组为我们所知的历史。詹姆斯提醒人们,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本书试图召回、感知和审视二十世纪动荡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以此抵抗遗忘,并重新建立联结。

 

詹姆斯通晓七种语言,贯通哲学、历史、政治和艺术,打磨出一份警句频出的现代文明回忆清单。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闪耀的群星,还有人类一切创造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勾连及其周围环绕的黑暗,它们共同构成时间之海上一道明灭相间的星辉:或许会黯淡,但永不消逝。作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詹姆斯热诚的书写让历史回到当下的脉搏之中,并获得回应当下的能力:对于一切削弱人文主义联结的势力,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要的抗争。


评论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