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新书 | 广西师大书讯

偶书评
2020-09-13 23:59:54
0
892

八月,盛夏的热浪依旧延续,秋天却已经悄悄来临。立秋,处暑,七夕,这是热情的八月,也是幸福的八月。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我们也为大家带来了36本新书,将按照社科、文学、艺术、青少年儿童类为大家一一介绍,希望能与你在这个美好的秋天一同读书。  

2020下半年,“直播带货”和“地摊经济”成为最火热的黑马,也表明了经济其实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当下的经济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对日常经济事务做出决策?又该如何运用经济学获得幸福?张夏准教授所著的《每个人的经济学》,向读者呈现出思考经济的方式,希望读者记住这个要点:“谁获益?”这本书将教你做一个经济思考者,创造更有活力、更稳定、更公平、更幸福的生活。

 

理解一个成语,有没有可能突破惯常的成语辞典式的拘束?除却释义和用例,《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回到它诞生之初的语源现场,从语源学的角度去寻找失落在时光中的的动人典故:从“一唱三叹”礼赞周天子的《清庙》之音,到韩寿“偷香”、贵妃“窃玉”的风流飘逸,从“八面来风”中的四季流转,到“十恶不赦”里的人间百态......这本书让你洞见另一种当时的旦暮朝夕、饮食男女,抑或惊心动魄、生死无常。

 

1964至1966年间,正值创作巅峰时期的鲍勃·迪伦写下了一部难以被定义的作品,在出版之前,书稿就在地下秘密风行,这部作品就是现在的《狼蛛》。在书中,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执政期间,美国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各层面交织冲撞的景况,被迪伦以意识流手法割裂、打乱,重新编排,织入不少歌词的原形或变体,以文字唱出非凡的超现实之歌。这是极具实验色彩的文本,也是兰波、凯鲁亚克、金斯堡的交响与变形。

 

在历史上,董其昌备受关注、争议,有人说他独霸一方,有人赞为一代宗师,如此撕裂,又像不倒翁似的倒了又起,这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在《董其昌传》里,作者孙炜经过多年研习、分析与考证,对这位近四百年前的里程碑式的艺术宗师进行了全方位描摹与解读,为读者呈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作为学者,郦波教授深入钻研,文化底蕴极深。而作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郦波教授有一颗积极入世的心。自《百家讲坛》开始,他始终致力于普及和解读中华传统文化。“郦波解读中华传统智慧”系列图书,即是郦波教授基于这颗“入世之心”送给广大青少年读者的礼物。这四本书分别从学习、为人、处事、齐家四个重要方面进行解读,给孩子和成年读者们以古人智慧的现代启迪。

 

还想知道其他好书吗?那就接着往下翻吧。若遇到心仪的,欢迎移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和官方微店购买哦!文末还有优惠福利。

 

 

01

社科类新书

 

 

《复仇女神号:铁甲战舰与亚洲近代史的开端》  著者:[英] 安德里安·G.马歇尔 译者:彭金玲
  复仇女神号由东印度公司投资制造,以蒸汽为动力、以铁甲为装备、配备水密封舱,1840年下水后一路向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担任主角,正式开始它的服役生涯,后随同其他英国战舰,为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殖民活动提供战斗、托运、邮运、驻守等服务,于1855年退役。本书借助复仇女神号的航迹,揭露大英帝国海外殖民的野心,揭示十九世纪中叶云谲波诡的东南亚政治形势,呈现充满铁与血的亚洲近代史发展。 复仇女神号,铁壳蒸汽战舰,由荣誉东印度公司出资、莱尔德造船厂制造,1839年11月23日在伯肯黑德下水,一路南下,绕过好望角,经印度驶往东亚,后在东亚和东南亚海域一带随英国海军服役,提供战斗、托运、邮政等服务,1855年退役,终身实际服务对象为英属印度政府。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担任主角,参加大英帝国东南亚殖民活动。各方面装备领先于同时期其他蒸汽战舰,是第一艘在海上航行、真正采用水密舱壁、绕过好望角的铁壳蒸汽船。它是历史上的一个开拓性角色,具有重要作用:它对推动铁壳船体应用于战船上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自己航行前往东方标志着海上蒸汽航运的转折点(在复仇女神号之前的铁壳蒸汽船多被分装运至东方),其良好的试航和战斗结果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订购大批铁壳船的主要依据。     《古罗马的笑:演说家、弄臣和猴子》 著者:[英] 玛丽·比尔德 译者:王迪 什么会让罗马人发笑?谁在笑?什么时候能笑,什么时候不能笑?谁在制定笑的规则和文化?笑在罗马人生活、权力和意识层面扮演了何种角色?   本书既是一部“笑史”,又是一部罗马社会文化史。作者在广博的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语言学、考古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幽默诙谐但又不失严谨的笔触讨论了古罗马“笑”的关键主题——从开着玩笑的演说家、弄臣,到可笑的猴子,重现了古罗马社会运作方式和权力体系,揭示笑在古罗马的核心地位和文化意涵。本书不但为了解古罗马的社会与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跨文化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洞见。 《人类还有未来吗》 著者:何怀宏 人脑不断植入芯片,或能成为长生不老的超人,但我们还会有属人的丰沛感受和无限创意吗?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巨大便利,但会不会某一天越过奇点转而操控、替代并加害人类?基因编辑生殖细胞,或能治疗许多疾病,但会不会危及人类基因库与自然的生物世界?凡此种种,对人类来说,到底是福音还是噩耗?                                 始于惊奇,终于敬畏。伦理学家、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从底线伦理和中西传统文化智慧的角度考察了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与我们的现实关系,并提出了预防性的道德与法律规范设想。高科技的种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何以为人,何以为物,人曾何为,人将何为?! 《每个人的经济学》 著者:[英] 张夏准 译者:李佳楠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为什么经济数据不可能客观?为什么6%的增长是一个“奇迹”?为什么经济学号称可解释所有事物,却无法预测经济危机?为什么大部分人明明消费超过任何历史时期,幸福感却没有增加?   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张夏准教授,从基本概念出发,以开放态度解读各个经济学派观点,简洁幽默地揭示每个经济角色的行动逻辑。启发你看清更真实的环境背景,明智理性地对日常经济事务做出决策。教你做一个经济思考者,创造更有活力、更稳定、更公平、更幸福的生活。 一个经济主张的意图很容易被识破。例如,经济学家解释,给富人减税,他们就能享有更多的投资成果,因此就会有更大动力去投资和创造财富。当富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就会花得更多。这样穷人就有更多的就业和收入。这套被称为“供给经济学”的理论,也成了很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基本信仰。   可是:为什么让富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富人更富,让穷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穷人更穷?所以,有些措施看似价值中立,背后却牵涉到政治和道德判断。但如果有经济学家宣称自己的分析“科学”、价值中立、惠及大众,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辨,清醒认知政策与环境为个人带来的利弊。     《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 著者:许晖   理解一个成语,有没有可能突破惯常的成语辞典式的拘束?不仅仅是释义,不单单是用例,而是穿透时光的隔阂,回到它诞生之初的语源现场,去洞见另一种当时的旦暮朝夕、饮食男女,抑或惊心动魄、生死无常?   《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从语源学的角度,寻找失落在时光中的的动人典故:从“一唱三叹”礼赞周天子的《清庙》之音,到韩寿“偷香”、贵妃“窃玉”的风流飘逸,从“八面来风”中的四季流转,到“十恶不赦”里的人间百态......在成语——这一古人用智慧锻造的文字容器中,语言大师许晖以轻松晓畅的笔调,原汁原味、“入乡随俗”地展现了古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心选取的100幅古画则如同一场以成语为名的美术特展,用色彩与线条赋予活色生香的古代生活以一种视觉生命力,传递出不同时代人眼中的美的内涵。     《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 著者:夏可君 为什么,卡夫卡说“从根本上我就是中国人,并且正在回家”?为什么,卡夫卡要把他的生命枝嫁接到中国文化的生命树上?   文学史上最惊人的时刻出现了。   夏可君以十个独特的阅读法则,深入卡夫卡的文本,在“无用” 的重新思考中,以卡夫卡、本雅明所隐含着的新助力,“以中国为方法”“以中国为道路”的新原理,让西方人通过中国来认识自身,让进入现代性的中国人去反思自身。     《云南史前文化史》 著者:吉学平、吴沄、宋鸽 《云南史前文化史》中所论及的史前史,范围从 170 万年前元谋人的出现至公元前 13 世纪。云南是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直到进化成人类的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生物事件在云南都有发现,屡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人类起源关键时期云南古猿的大量发现为早期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标本资料。云南是欧亚大陆最早出现人类的几个地点之一,此后一直生生不息。云南史前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体现了远古人类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与周边有着广泛的交流。以金沙江岩画和沧源岩画为代表的云南岩画艺术是云南史前文明的奇葩,记录着人类祖先迁徙的历程和生业方式,凝结了他们的集体记忆,是云南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一代水工汪胡桢与南京“新村”建设》 著者:尹引 本书是一本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通俗学术型著作。其从著名历史人物之一——水利专家汪胡桢入手,挖掘了其水利专家身份之外的另一重身份——房地产精英。本书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梳理了汪胡桢在南京“黄金十年”建设时期组建的乐居房产公司及其开发的房产,并重点对其中的几个“新村”进行了调查探访,从建筑本身、所涉人物及历史事件等方面还原了这些“新村”的旧貌,一定程度了反映了南京民国时期的繁华一面。   阅读本书,对于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社区的历史生态,丰富对南京历史文化的认知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本书以公司(乐居房产公司)及个人(汪胡桢)为研究对象来展开调查,为城市历史研究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城市历史研究并不一定非要从“宏大叙事”的角度展开,从点到面,或许更能还原历史真实。     《六朝山水有清音》 著者:谢玩玩 从伽蓝林立的洛阳到虎踞龙盘的金陵,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会稽群山,到聚石引水、植林开涧的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的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游记和地理杂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笔墨横姿的江山多娇图。 本书即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17篇地理杂记为蓝本,结合相关史料及学术论著,描景物、探古迹、记传说、话人事,再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川之美、人物之秀。     《写作是门手艺》 著者:刘军强   作文和论文有什么区别?选什么书来读?怎样搜索和使用文献?如何讲好学术版故事?这本书会一一告诉你答案。   本书为大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类书籍,通过对问题意识、选题、结构、语言、逻辑、材料等论文组成部分的剖析和举例,为大学生勾画出论文写作方法的清晰图谱。十篇分别为分野、风格、阅读、视角、提问、文献、论证、结构、流动、故事。   全书从体例、内容及叙述风格上都有创新和突破,实践性、操作性、发散性强。简要目录和详细目录搭配,宏观微观视角兼具;没有一般学术书的枯燥无聊,有的是作者现身说法,将课堂、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讲给读者听,代入感强,痛点准确,更有幽默漫画还原学生和导师的相爱相杀;独树一帜的是结合大量广告、电影、书籍来讲解写作之道,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掌握严肃学术写作。结尾附有伴手礼,全书干货提纯,方便学生在遗忘内容时可以快速找到位置所在。   简单来说,这是一本让你不再因为写不出论文而掉头发的书。   复制这段话¥PPf2c270Vor¥后打开手机淘宝 即可到达广西师大社天猫店购买相关图书

02

 文学类新书 《狼蛛》 著者:[美] 鲍勃·迪伦 译者:罗池 1964至1966年间,正值创作巅峰时期的鲍勃·迪伦写下了一部难以被定义的作品,在出版之前,书稿就在地下秘密风行。本书内容以阿瑞莎为贯连全书的主角,采用破格的文学手法写就。书稿读来似断而续,暗藏富于音乐性的节奏韵律;从细处看,似通不通,从整体看,方知其实是一部架构严谨、逻辑缜密,且甚具实验色彩的文艺作品。本书间接地保留了许多迪伦1960年代所作歌词的雏形,除了直观作者本人的创作思路,更可窥看其知识背景和思想面貌:在书中,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执政期间,美国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各层面交织冲撞的景况,被迪伦以意识流手法割裂、打乱,重新编排,织入不少歌词的原形或变体,以文字唱出非凡的超现实之歌。这是极具实验色彩的文本,也是兰波、凯鲁亚克、金斯堡的交响与变形。 《董其昌传》 著者:孙炜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宗师董其昌的全景式传记作品。作者孙炜经过多年研习、分析与考证,对这位近四百年前的里程碑式的艺术宗师进行了全方位描摹与解读。   本书以董其昌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从其青年时期颇为艰辛的宦旅之路开始,讲述了其“北漂”经历中诸多的酸甜苦辣,从穷苦出身的落魄潦倒到“连中三元”的书生意气,再到成为皇长子的师傅,董其昌凭借自己的非凡天赋和不懈努力,成为晚明文坛的中流砥柱。此后,在晚明的复杂政事中,董其昌几起几落,经历了颇为艰难的宦海沉浮,终于依靠艺术创作和经营富甲一方,成为晚明时期官居一品的大宗伯......   本书不仅对董其昌的生平事迹进行描写,同时将其在书画、艺术、历史等领域的造诣与成就,乃至其宦海商海两沉浮的人生经历放入彼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讲述,将个体命运的走向与时代密切关联,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董其昌跌宕起伏的一生,为读者呈现了一位血肉丰满的书画大家。   《电影漫游症札记》 著者:唐棣 小说家看电影的心得之作,电影实践者的贴身札记。   从色彩、光线,聊到真实、隐喻,从特吕弗、黑泽明,聊到卡佛的小说、《漫长的告别》......在唐棣的世界,文字和影像都只不过是工具,用以进行一场穿梭于文学与电影、想象与真实、理论与感受之间的潇洒漫游。     《斜阳》 著者:[日] 太宰治 译者:陈德文 《斜阳》写于太宰治去世前一年、1947年6月前后。战后身为贵族出身的母亲家道中落,为生计跟女儿和子被迫搬到伊豆的小别墅度日。不久后被征入伍的弟弟直治从南洋回来,每日跟着作家上原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与此同时,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在一儿一女的陪伴下与世长辞。母亲死后,和子决定无牵无挂地为爱革命,前去与仰慕的上原求爱。次日清晨,弟弟直治于家中自杀,留下一纸遗书描述自己的痛楚与过去......《斜阳》写作于日本战败之后,全书充满了战争的伤痛和成长的痛楚,是日本著名的成长小说之一,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三四郎》 著者:[日] 夏目漱石 译者:陈德文 《三四郎》《从此以后》《门》为夏目漱石的经典爱情三部曲,小说故事分别对应了一个男孩人生中的三个阶段:青春的恋爱,爱情的抉择,婚后的厮守。《三四郎》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序曲,被称为漱石文学中最出色的青春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三四郎从一个乡下毕业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东京大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他的心路历程。作品通俗易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从更深层次展开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生真义等的探求。  “当别人问起我喜欢的日本小说家,脑海中浮现的名字是夏目漱石。而《三四郎》是我十分喜欢的一本书。读这本书时,我总会想起我的大学生活,在洒落阳光的阳台下,伴随火车呼啸而过的匡当声响,带给年轻的我无限宽阔的希望......”   ——村上春树评《三四郎》   《从此以后》 著者:[日] 夏目漱石 译者:陈德文 《从此以后》是夏目漱石中期”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讲述了一对年轻时的恋人在中年重逢,男主人公如何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抉择,并承担起命运的故事。小说十分感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其后》,由日本著名导演森田芳光导演,曾获得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第10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特别提及奖 、第10届报知电影奖最佳影片等数项大奖。 我要有你,才算是活着。一部本该是炽热禁忌的爱情文学,在大文豪缜密的计算之下,通篇语句质朴平白,情感内敛而古典,以对象与花朵隐喻人物内心与互动,虽不见情欲却暧昧万分。  ——《朝日新闻》评《从此以后》 《门》 著者:[日] 夏目漱石 译者:陈德文 夏目漱石,这位活跃于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作家,被称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在百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仍然牢牢占据日本街头书店的醒目位置。《门》是爱情三部曲第三部。宗助和阿米活在大门之内的世界。他们因偶然的相遇而结合成为夫妻,在大门内侧以甜蜜的爱情喂养彼此,出了门则遭到社会的唾弃,体会着背离道德的苦楚。相较于单纯的阿米,宗助无时无刻不饱受罪恶感的折磨,为了远离这一切,他逃避到深山里的寺庙,希冀禅学能为他打开心中深锁的大门。然而,他的修行却遭遇到更多道门扉,他无论如何也鼓不起勇气拉开它们,只能永远站在门外,凝视孤独的自己...... 读漱石的小说时,觉得夫妻就像互相对照的对镜。妻子在丈夫身上看到自己的部分影子,丈夫在妻子身上看到自己的部分影子,对这一点彼此有共鸣,也有憎恨。   ——村上春树评《门》 《明暗》 著者:[日] 夏目漱石 译者:谭晶华   长篇小说《明暗》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绝笔之作,1916年起在《朝日新闻》连载。   小说描写了夫妇、亲子、兄弟、叔侄、表姐妹、上下级、朋友等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主人公津田和妻子阿延经上司夫人介绍结婚,过着平淡的生活。某天,津田曾经的恋人、已经嫁为人妇的阿清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小说以津田夫妇家庭生活中的风波为中心,以骨肉至亲围绕金钱的争执、怀疑丈夫过去的妻子的私心为主轴展开,以细致的笔致描绘了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潜藏的种种我执,展现了近代个人主义影响下人性的深层构造。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到达的现实主义最高峰”。 《永日小品》 著者:[日] 夏目漱石 译者:陈德文 夏目漱石的散文记述人情往来、家庭生计、读书属文以及疗病养疴等生活的琐末细事,如小院闲花,风情自在,在明治、大正时代别开一方胜景。其中,《永日小品》不少篇目和鲁迅笔下的小说风格极为相似,实写的人情物事淡而有味,虚写的文字想象奇诡、丰富,笔墨轻松自然,行文游刃有余;《往事漫忆》则描写了作者引人关注的“修善寺大患”。对于夏目漱石来说,生病既是生死的考验,也是心灵的净化,从而孕育了作家晚年所逐渐成形的“则天去私”的人生理想。     《海上杂谈》 著者:谢天振   本书作者为中国译介学权威,从事翻译研究多年,语言文字造诣深厚。全书收录三十三篇文章,分为三编。第一编分享翻译研究应有之本分及坚持,译著既要胆大也要心细;第二编介绍中西学界杂闻,褒扬中外杰出作品之余,也探讨现今学界之流弊,为作者经年做学问之心得总论;第三编记述作者对贤师益友的怀念追思。作者娓娓道出翻译界的人物、事物与读物,以轻松的笔法说文论学,带领读者一同领略翻译旨趣。 《我们家》 著者:颜歌 本书是颜歌正在写作的“平乐镇三部曲”的第二部。主人公段逸兴(即叙事者“我”)从未在小说里出现过,也未曾推动过故事的进展。作者以这位疯女儿的天真无邪之声,讲述了家中,尤其是爸爸——平乐镇春娟豆瓣厂厂长薛胜强——筹备奶奶八十岁寿宴的经过。天各一方的家人回到镇上,激起宿怨与苦乐参半的回忆,随着寿宴临近,新旧秘密浮出水面,像算准了时辰的炸弹,一股脑地爆开。滑稽、生动、肆意、泼辣,一段段蒙太奇的交叠下,过往与现在不露痕迹地交织,仿佛一幅活色生香的川西小镇风俗画,又像一场突入四川方言的语词历险。   凭借本书,颜歌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2013)、四川文学奖(2015)和茅盾文学新人奖(2016)等奖项。 《哈蜜的废墟》 著者:陈谦 本书为海外华人作家陈谦关于女性题材最新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结集,深刻展示了中国旅美高科技新移民的情感困境和心灵追求。其中收录了作者较具代表性的六个中短篇小说,包括《哈蜜的废墟》《莲露》《虎妹孟加拉》《焱》《木棉花开》和《我是欧文太太》。   书中塑造的“哈蜜”“莲露”“戴安”等女性形象,都是因为童年创伤而一生在寻求治愈自己的女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她们的隐秘心理,用文学笔法向读者展示了各种心理隐疾被抽丝剥茧、被剖白、被治愈的过程,对现实生活富有被照见、被关切的意义,是一部深切关注女性心理、剖析女性精神成长的现实主义小说集。 《九万里风》 著者:陆春祥   从东到西,由西向南,自南往北;从江南仙都到边塞大漠,从海滨小城到莽莽草原......陆春祥先生游历大半个中国,将数年采风见闻整理成行旅笔记,以独特的文化散文笔调记录下旅途中各种珍贵的自然与人文风景,抒写自己对山川、对历史的思考,也借这笔记表达作为个体的人面对青山秀水时的自我体认。

《沿着河流还乡》

著者:周蓬桦

《沿着河流还乡》是著名作家周蓬桦的乡土散文集。不管经历多少,记忆深处永远无法磨灭的,肯定有童年和故乡,那是一个人生命的基础和底色。七十年代的鲁西农村,充斥着饥饿与贫困,无数灰暗、疼痛的记忆让作者怀疑过往,于是他决定回溯并观察。 柴草、麦垛、烟囱、积水、花园等意象串起生命中的点滴......跟随作者沿着河流重回六七十年代的鲁西平原,思考那个年代的人、情、事。切近而又疏离冷静的故里,有着物资匮乏岁月的艰难和温情,作者笔下普通人的忧喜哀乐,真实动人。 《素履以往》 著者:周华诚   本书是作者一年多来行走于钱江源头开化县的点滴记录。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作者心所向往的,是月光溪水,晚霞落叶,鸟鸣虫吟,蔬食美酒,更是山野生活的缓慢、诗意与宁静。他行走于向往已久的山野之间,以平等之心,探寻熟视之下的诗性与诗情,注重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启发读者一起去发现寻常事物背后的隐秘美好。   这是一场行走之旅,更是一次心的觉醒,一次与大自然的倾心交谈。 《座椅反弹的声响》 著者:封岩 《座椅反弹的声响》收录了摄影艺术家封岩跨时多年的文学创作,由中篇小说《座椅反弹的声响》和短篇小说集《零度空间》构成,在这风格相似又迥异的两部分中,世界以精确的影像展开,却又在时间上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两种态势,前者缓慢,后者迅疾。   《座椅反弹的声响》是在北京这座老城回望、虚构古城西安,而短篇集《零度空间》则是封岩以异乡人的身份旁观纽约,亦像是以故事来书写不同风格的城记。   封岩行文简素,用笔克制,一如珍惜胶卷的摄影家,而他的文字也呈现出摄影艺术的客观。读者追随他冷静的文字,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每日生活,有时候又跌落在一则紧致的、内向的意识流小说里,有时候则在一个快节奏的侦探故事里喘不过气......每一则都难能可贵地映照了一个令人尚未来得及去回味的时代。

复制这段话¥PPf2c270Vor¥后打开手机淘宝

即可到达广西师大社天猫店购买相关图书

 

03

 艺术类新书 《2016—2017年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选集》 编者:李凇、丁宁 北京大学美术学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办的美术史类高端学术论坛,自2010年起,已经成功举办多届。本书收录的学术论文是2016、2017年论坛学者演讲论文的精选,共计十六篇。2016年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以“补写、改写与重写——美术史的材料、价值观与叙述方式”为主题,交流、分享了来自多国多所高校美术学博士生的研究成果。2017年北京大学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以“跨越、互融与重组的艺术”这一主题,交流、分享了美术学博士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创作者们跨越了学科的藩篱,与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不同的学科互动,以开阔的视野寻找到了新的文化链接和优良资源。书稿论文形式规范、论述严谨、角度新颖,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04

 青少儿童新书 《郦波解读中华传统智慧》 著者:郦波 “郦波解读中华传统智慧”系列是郦波精心为7-14岁读者送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大餐。该丛书分别从“齐家”“处事”“为人”“学习”四个与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的主题切入,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及名人故事入手,用幽默时尚的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将经典的历史鲜活再现给青少年读者,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以史鉴今,提高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父亲和女儿》 著/绘者:[荷]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 译者:吴锦华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守候和等待父亲归来的故事。父亲和女儿骑车穿过圩田。他们在堤坝上告别。父亲坐上一条小船,朝着大海的尽头缓缓划去。女孩一直在等父亲归来。时光一年一年地流逝,女孩的一生犹如一部电影展开,生活给予了她很多很多,只是父亲依旧没有回来。已到暮年的女孩又来到堤坝上,海水退尽处,长满芦苇。她走下堤坝,寻到一处开阔地,一条小船半埋在泥里,就在那儿,她躺了下去......突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女孩的生命在回溯中前行,父亲在前方向她张开了双臂......   这个故事有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让读者在沉郁的图画和诗意的语言中,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漫长,以及生命中那些无尽的思念和难以弥补的缺憾。   《跑啊!》 著/绘者:[韩] 李惠利 装帧:[韩] 郑丙圭 译者:徐丽红 老虎懒懒地趴着,感觉好无聊;猎豹四肢展开仰卧着,感觉好无趣;孔雀伸长了脖子坐在地上,感觉好没意思......这时,霸王龙走了过来......他们想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开始跑了起来。最后,到底是谁赢了这场赛跑呢?   无聊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呢?这本书给出的答案虽然简单,却非常符合儿童心理:跟着动物们你追我赶,让负面的情绪、无聊的感觉在奔跑中释放。 《追追追》 著/绘者:[日] 赤羽末吉 《追追追》是一本无字图画书,讲述了一个旅行的人追逐小鸟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去远方旅行的人,他穿着一件绣有小鸟图案的衣服,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去旅行。在旅途中,一只凶猛的大野狼把旅人身上的五只小鸟吓得飞走了,于是旅人赶紧去追小鸟,他穿越高山、草原、田野,经过春夏秋冬,最后在一匹马的帮助下,终于追回了小鸟。与此同时,马身上的斑纹跑到了旅行的人身上......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甚至毫无意义,却蕴含着纯粹的喜悦和朴素的人生智慧。小读者既能在不断变换的、舞台般的时空场景中捕捉到丰富的情节,欣赏到清爽、辽阔的美,又能从这个简单的故事里感受到一种圆满与喜悦。   《只是斯坦利》 著/绘者:[美] 乔恩·艾吉 译者:柳漾 《只是斯坦利》是一本幽默怪诞的故事类图画书。斯坦利是温布尔顿一家养的小狗,它非常聪明。有一天晚上,斯坦利在家里鼓捣出各种声音,弄得温布尔顿一家没法睡好觉,温布尔顿先生几次起床查看情况:第一次,他发现斯坦利在冲着月亮叫;第二次,斯坦利在修油罐;第三次,斯坦利在炖鲶鱼......温布尔顿每一次都只看到斯坦利表面上在做的事情,而没有把这些事联系起来,也没有想其背后的原因。你能抢在温布尔顿一家之前,猜到斯坦利到底在做什么吗?   这是一个既古怪又可爱,有点恐怖却也无比浪漫的好故事,它让读者哈哈大笑、拍手称赞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   《谢谢您,福柯老师》 著/绘者:[美] 派翠西亚·波拉蔻 译者:周英 这是一本具有自传性质的图画书,讲述了一个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小女孩特丽莎在福柯老师的帮助下克服障碍,学会阅读的故事。故事取材于波拉蔻的亲身经历。波拉蔻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从小极具艺术天分,但因为阅读障碍症,求学经历很不顺利,幸而在福柯老师的帮助下,逐渐克服了阅读障碍,并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先后获得美术硕士和美术史博士学位。后来波拉蔻在采访中说:“是福柯老师改变了我的一生。”   虽然童年总被人们称为一段难以重返的黄金岁月,但它并不是无忧无虑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成长的痛苦和心灵成长的艰难,这时就需要福柯老师一样的大人站在孩子身旁,帮助他们找到虽然布满荆棘但却能使他们坚强成长的人生道路。   《最美诵读》 编者:最美诵读研究院 这套书是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校园诵读品牌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成果。编者组织了以中国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先生为学术顾问的编写团队,选编了适合中小学低年级阅读掌握的经典诗词、蒙学常识、诸子原典、散文名篇100余篇,按照“自然田园、四季流转、生活雅趣、相思别意、题诗感慨、哲理思考、蒙学知识、经典品读”等主题分类,以作者简介、说文解字、兴发感动、拓展测评等内容板块结构全篇,并配置专业配乐诵读音频,实现文义的梳理、读法的指导、自主评测的学习反馈等,让学生在好听好学的诗文吟唱中、在视觉和听觉的完美融合中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与浸染,从而启迪其智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拓展其思维,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小学汉字通识课》 编者:李山川   这是由深耕汉字教育领域多年的知名汉字教育品牌“好字在”打造的,一套面向小学生的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读物。书稿配合统编教材,结合小学汉字“写字表”,在课内1300余字的基础上,再增加了1000多字,通过对汉字追本溯源的解释、介绍、引申,引出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识字到写字,从掌握小生字到探究大语文奥秘。这既是一套汉字启蒙书,也是一套通识文化课。  


 

七夕/开学季

广西师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全场5折起!

 

复制这段话¥PPf2c270Vor¥后打开手机淘宝

即可到达广西师大社天猫店购买相关图书

 

 

-END-

编辑丨廖茹画

设计丨覃紫涵(实习)

实习生丨刘鑫林、唐明艺、黄晨、安钏溧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752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后台


评论